
今天的节目是前往黄陵县,拜谒中华民族的先祖、开辟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黄帝之墓——黄帝陵。驰车200公里,费时两个多小时,到达陵前已是近中午11时。今天烈日晴空,是来西安后最热的一天。但见车辆密集,人潮如涌,从各地前来参谒的人群络绎不绝。崇先敬祖向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何况如今国泰民安,更令人念德于祖。前不久,海峡对岸的同胞连战、宋楚瑜也不远千里前来拜祭,表现出同祖同宗,血浓于水的亲密情怀,令国人感动。有机会来到陕西的人,当不甘后人踊跃前来,一偿宿愿。
我原以为先祖的陵墓年代久远,象征的事物将多于实际遗存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这也证明伟大的先祖黄帝,在历朝历代先民心中早已奠定了崇高的地位。眼前的青山,青翠依然的古柏林,汉武帝拜祭的仙台,黄帝的手植柏,历代名人的题词碑石,都是证明。
拜谒者们沿着周围是柏树林的石阶向上攀登。据导游介绍,黄帝陵山上的柏树共有八万株,其中三万株具有千年以上树龄。石阶旁不时见到标牌上写着树龄在两千年以上的古柏,它们依然郁郁葱葱,充满着强劲的生命力。有的形成双树,甚至三枝多干互相依持。枝叶环抱,像是同心的家族,像是矢志不渝的恒古恋人。梯级很高,人们都气喘吁吁,不时地停下来,正好欣赏这一棵棵、一丛丛的古柏。它们历古而常新,千姿百态,笑看人间。我们这些诚心前来拜谒的后生之辈,深受激励,只有努力向前。
黄帝陵就在山顶的古柏深处。柏树环绕的山丘就是我们伟大先祖黄帝的安息之地。我们在陵墓前的祭台前虔诚地焚香跪拜。两个炎黄子孙向创造了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崇高至圣、我们的血脉之源——黄帝衷诚致敬、致谢。
在帝陵不远处,有一山石高台。据称是汉武帝前来谒陵时拜天之处,登台72级台阶,传说如登台一次可增寿一年,人们争相攀登。台顶还是陵区高处,可眺望陵区风光,摄影留念。
轩辕庙位于山下,古庙、古碑、古树都是历史遗存。但最令人景仰和怀忆的是树龄已达5000多年的黄帝手植柏。古柏历经数千年,至今巍然圪立,高大茂盛。树干粗壮,直径达3米,周长13米有余。枝叶繁茂,充满着生命力,令人赞叹不已。据导游介绍,古柏的树龄、枝干和生命状况等都经过专家研测,确认为中华第一柏,也很可能是世界古柏之皇。古柏悠长的生命史,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,繁荣昌盛的象征,也是中华文明根深叶茂、源远流长的活的见证。古柏是黄帝亲手种植,也正是黄帝留赠后代世人的最好礼物,激励后人像古柏一样,不惧风霜雨露,沧桑变化,顽强坚毅,永葆菁华。我和老伴在古柏前,伫立良久,默默地领受着这青翠依然的古柏给我们的深深的启迪。
碑石既有古代也有现代的。其中有毛泽东抗战时重庆和谈后撰写的祭文,也有蒋介石题碑。后者据说在58年被毁,近年始据资料恢复。历史及其遗存是客观存在,后人的粗暴是不必要也是无益的。
新建的轩辕庙建在古庙后部,以花岗石砌成。巨大的无梁大殿,黄帝刻石像奉列其中。大殿顶部有直径达十数米的圆洞,太阳光线由此射入,光耀殿堂。此举类似意大利的罗马神殿,气宇非凡。
离去时,心中遥遥祝愿,这陵墓、这庙堂、这古树、这伟大民族之根的见证,将永远很好地留存在中国大地上,留存后世,留存在世世代代人们心中。

